• 新朋友註冊 享購物金100元 | 全館滿$2500 享免運
icon-search

曬傷脫皮怎麼辦?曬後保養「2不1要」溫和護膚法

官網文章圖片 (35)

炎炎夏日,走在戶外不用十分鐘,就能感覺到皮膚溫度一點點上升。尤其在出遊旺季,不論是海邊踏浪、爬山健行,還是城市散步,陽光的熱度與紫外線能量,都可能悄悄在肌膚表面留下痕跡。

如果防曬不足或曝曬時間過長,皮膚可能出現泛紅、緊繃,甚至幾天後開始脫皮的情況。這時,曬後護理就成為維持肌膚穩定的關鍵。今天,美容師角度要和你分享「曬後護膚 2不1要」,幫助舒緩不適,讓肌膚循序回復平衡。


1. 曬傷通常會出現哪些狀況?

曬傷是皮膚在接受過量紫外線後的反應。根據程度不同,可能會有以下表現:

輕度曬傷:皮膚泛紅、發熱,觸感略微緊繃,有時伴隨輕微刺痛。

中度曬傷:紅腫感明顯,觸摸會疼痛,可能在幾天後開始脫皮。

重度曬傷:除了紅腫疼痛,還會出現水泡,甚至影響日常活動(此時應盡快就醫評估)。

脫皮是肌膚在代謝受損細胞的自然過程,但若照護不當,可能會加劇乾燥與敏感,甚至影響膚色均勻度。


2. 曬後脫皮怎麼辦?破解常見「曬後急救迷思」

官網文章圖片 (36)

不少人在曬傷或脫皮時,會嘗試一些看似天然或快速的方法,但若操作不當,反而可能讓皮膚更不舒服:

迷思 1:曬後趕快敷蘆薈就能修復
蘆薈確實是曬後舒緩的常見選擇,但並非所有蘆薈產品都適合。部分含有人工色素、香料或酒精的配方,可能對受損肌膚增加刺激感。
正確作法:挑選透明、成分單純且無刺激性的蘆薈凝膠,先在小範圍測試,確定沒有敏感反應後再使用。

迷思 2:直接用冰塊冰鎮降溫最有效
冰塊直接接觸皮膚,可能造成過度低溫刺激,甚至引起冷灼傷,對受損肌膚並不安全。 正確作法:可用冷開水浸濕的乾淨毛巾,或將冰塊包在紗布中間接冰敷,每次不超過 10 分鐘,並確保毛巾與紗布的清潔。

迷思 3:敷保濕面膜能馬上補水修復
並非所有面膜都適合在曬後立即使用。含酸類、美白或高濃度活性成分的面膜,可能對脆弱皮膚造成刺激。
正確作法:選擇無酒精、無香精、成分溫和的補水面膜,質地以清爽型為佳,並觀察肌膚反應,若有刺痛或灼熱感應立即取下。


3. 曬後護膚「2不1要」守則

官網文章圖片 (38)

為了讓肌膚在脫皮階段更舒適與安全,可以記住這個簡單的照護守則:

2不

不撕皮讓皮膚自然代謝脫落,避免用手去拉扯或摩擦,以免破壞肌膚屏障。

•不使用高刺激成分:如酸類、美白精華、含酒精化妝水等,等膚況穩定後再使用。

1要

•要持續且多層次保濕曬傷初期先以水性、輕質保濕為主,等皮膚狀況穩定後才用油類加強鎖水。先用溫和型化妝水或噴霧補水,再疊加質地輕盈的保濕乳霜或凝膠鎖水,幫助屏障維持健康。不再明顯泛紅或刺痛時,可適度使用油類保養品,加強鎖住水分,幫助維持肌膚柔軟度。


4. 曬傷照護分階段

根據皮膚狀態不同,可分成三個階段護理:

🌿 曬傷未脫皮階段

•重點:降溫與補水

使用冷敷(非直接冰塊接觸)幫助降低皮膚表面溫度。

使用成分單純的補水化妝水或凝霜/膠產品,增加肌膚含水量。

🌿 脫皮期間

•重點:保護屏障與減少刺激

選擇低敏感性保濕產品,輕柔塗抹,避免拉扯皮膚。

不使用去角質產品、精油、高濃度酸類等。

🌿 脫皮結束後

•重點:修護與預防色差

恢復日常保養,但持續加強保濕、鎖水與防曬。

外出避免長時間曝曬,減少色素沉著的可能性。


5. 曬傷的日常預防

想讓肌膚遠離曬後不適,日常防護是最有效的方式:

•防曬產品足量塗抹,並依流汗、游泳或時間間隔補擦。

•選擇具備防曬功能的衣物或配件,如抗 UV 外套、遮陽帽、太陽眼鏡。

•盡量避開紫外線最強的時段(上午 10 點至下午 3 點)。

•戶外活動中尋找遮蔽物,如樹蔭、陽傘,降低直射時間。

•維持日常保濕,讓肌膚屏障健康,增強對外界環境的抵禦力。


溫柔提醒

曬傷多數情況下可透過日常護理逐漸舒緩,但若出現大面積水泡、劇烈疼痛或伴隨發燒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。
肌膚在經歷陽光的洗禮後,更需要耐心與溫柔的照顧,讓它慢慢恢復穩定與柔軟。下次出門前,別忘了先做好防曬,給自己一份最安心的保護。

您的購物車目前還是空的。
繼續購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