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你想像的不一樣:先擦精華液是錯的?保養品吸收的關鍵順序大公開!
當我們談到保養步驟,腦中是否立刻浮現一個標準公式:洗臉 ->化妝水 ->精華液 ->乳液/乳霜/油類保養?
這個「先水後油」的順序,是大部分人長久以來遵循的傳統觀念。但妳有沒有過這樣的困惑,「明明步驟對了,但肌膚不確定是不是吃進去了,效果也普通?」
其實,保養的順序並不是只有一套固定模式!我們就來看看是要「先水再油」還是「先油再水」,找到最適合妳的黃金順序。

先水再油?先油再水?妳是哪一派保養方式?
傳統的「先水後油」邏輯,是基於物質的分子大小與親膚性:水溶性成分(例如玻尿酸、維他命B3)分子較小,可以先為肌膚補充水分;而油溶性成分(例如乳霜、美容油)分子較大,能在最後鎖住水分與營養。
然而,隨著保養科學的進步,這個觀念變得不完全對。尤其是當優質、分子細緻的植萃油開始廣泛應用後,「先油後水」的保養方式也逐漸獲得專業肯定。這兩種順序,各有其適合的肌膚狀態與優勢:
其實不用二選一!關鍵在於產品的「親膚性」與「滲透力」
保養品能否有效吸收,關鍵不在於「水」或「油」的單純分類,而是成分的親膚性和滲透力。
當肌膚處於乾燥、角質層不平整的狀態時,後續水性保養品很難被吸收,即使擦了昂貴的精華液也可能只停留在表面。這時候,如果能運用一款質地輕盈、親膚性極佳的美容油作為「前導」,效果就會截然不同:
• 前導作用: 優質的親膚性油脂(如米糠油)能幫助軟化角質,調理肌膚狀態。就像先為乾燥的土地鬆土一樣,讓後續的精華液和水性成分能更好地滲透。
• 補充脂質: 油類保養直接為肌膚補充與皮脂膜結構相似的脂質,修護乾燥的肌膚屏障,讓肌膚恢復油水平衡的健康狀態。
靈活搭配油類產品,讓肌膚可以更全面的保養!
運用米萃全效植潤油,打造妳的客製化保養順序
CHIKO米萃全效植潤油,它以輕盈、高親膚性的米糠油為基底,結合多重植物精萃,讓妳可以將它彈性地運用在保養流程中。
除了傳統的最後一道鎖水程序之外,妳還能這樣運用它,讓保養更有感:
1. 作為「精華前導」:先油後水
• 步驟: 洗臉 -> 米萃全效植潤油(少量) -> 精華液 -> 乳霜
• 優勢: 針對肌膚特別乾燥、換季不穩或長期感覺保養品吸收不佳者。在保養步驟先加入極少量的米萃油,能幫助肌膚快速調理狀態,讓後續的精華液能被更有效率地「進入」肌膚。
2. 作為「面膜加分」:面膜前的薄塗
• 步驟: 清潔 -> 米萃全效植潤油(薄薄一層 -> 敷面膜。
• 優勢: 幫助肌膚維持柔軟,讓面膜中的水性保濕成分在敷的過程中更容易被肌膚吸收。敷完後將殘留的油按摩吸收,滋潤度會更加持久。
根據肌膚的乾燥程度、吸收狀況,適時調整保養流程!彈性微調,就能使妳的保養更有感。
